在这里,关键的问题是对“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一句作何解释。孔子在这里是歌颂舜搞折中主义,还是说他反对走极端呢?我认为是后者,不是前者。这里的“两端”,朱熹曾解释为“众论不同之极致”,即两个极端。我以为这个解释符合该文原意。从这一句上下文的意思来看,显然不是说舜在正确与错误、好与坏,善与恶之间搞折中主义。因为在这一句之前已有“隐恶而扬善”,既已隐恶扬善,绝不会在善恶之间搞折中调和。接着就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里的“两端”,自然是指那些极端的意见,舜弃而不用,而“用其中于民”,所以舜才成其为舜。孔子认为舜的这种至善至美之德即“中庸”。朱熹及后来的学者对“中庸”的解释都是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因为“过者失中,不及则未至,故惟中庸之德为至德”(《中庸》卷一注)。
再从孔子另一段论述里,也可以看出他提倡“中庸”是反对走极端的。“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为什么呢?因为君子能够谨慎守“中”;小人则肆欲妄为而无所忌惮(“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肆欲妄为、无所忌惮的人,自然容易有极端行为,所以是“反中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