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崇一来信写道:“先生说:‘德性的良知,并非来自见闻,如果说多闻并选择其中的善者来遵从,多见并记住它,那么这是只在见闻的细枝末节上寻求,这就已经是次一等的了。’我私下认为,良知虽不由见闻产生,然而学者的知,未曾不是由见闻引发的。局限于见闻固然不对,但见闻也是良知的运用呀。现在您说‘落在第二义’,恐怕是专门就那些只把见闻当作学问的人来说的。如果已能致良知,并在见闻上寻求,似乎也是知行合一的工夫。不知是否这样?”
良知不由见闻而产生,然而见闻都是良知的运用。所以,良知不局限于见闻,但也离不开见闻。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良知之外别无知识了。所以,致良知是学问的关键,是圣人教导人的第一要义。现在说只在见闻的细枝末节上寻求,那就是失去了主宰,寻求的只是次一等的了。近来,同志们中没有不知道致良知的学说的,然而他们的功夫还有许多模糊之处,正是因为缺少这一番询问。
一般来说,做学问的功夫,只要抓住核心和主旨才行。如果专心致志地以求得良知为要务,那么,多闻多见无非都是求得良知的功夫。在日常生活中,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也都是良知的作用和流行。离开了见闻酬酢,也就无法求得良知了。所以良知与见闻是一回事。如果说致良知并从见闻中寻求,那么,在语意上就不免把良知与见闻当成两件事了。这与专门在见闻的细枝末节上寻求的人虽然稍有不同,但他们都不理解惟精惟一的宗旨则是一样的。“多闻,选择其中的善者遵从,多见并记住。”既然说“选择”,又说“记住”,可见其真知也在这中间起作用。但是,他们的用意却只在多闻多见上去选择、记住,这就已经失去主宰了。崇一你对这些问题理解得很正确,今天你提的这些问题,对于同学们来说很有益处。只是意思表达得还不够清楚,这之间相差毫厘,结果就会相差千里,因此也不得不仔细地体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