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时候的范仲淹家境并不是很差,但为了勤奋治学,范仲淹勤俭以明志,每天煮好一锅粥,等凉了以后把这锅粥划成若干块,然后把咸菜切成碎末,粥块就着咸菜吃即是一日三餐。这种勤奋刻苦的治学生活差不多持续了三年,附近的书籍已渐渐不能满足范仲淹日益强大的求知欲了。于是范仲淹在家中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毅然辞别母亲,踏上了求学之路。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今河南睢阳)。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共有校舍一百五十间,藏书几千卷。在这里,范仲淹如鱼得水,他用一贯的勤俭刻苦作风向学问的更高峰攀登。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南京最高长官、南京留守的儿子)过来拜访他。发现他的饮食条件非常差,出于同窗兼同乡之情,就让人送了些美味佳肴过来。过了几天,这位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非常吃惊地发现,他上次让人送来的鸡鸭鱼肉之类的美味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却连筷子都没动一下。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范仲淹笑着解释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可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顿时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