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秋,著名新剧活动家王钟声在上海成立了春阳社,并组建了中国第一所新剧教育机构通鉴学校。1908年,通鉴学校排演了《迦茵小传》。《迦茵小传》在形式上一扫京剧痕迹,成为中国国内新兴话剧正式形成的标志。它的出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至此,话剧萌芽时期的文明新戏形式定型,为今后我国话剧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黑奴吁天录》封面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把文明新戏的发展推向了高潮。这种新颖的话剧形式,以其迅速反映现实的优势,有力地配合了民主革命宣传。同时,话剧也在宣传革命思想的过程中得到传播和普及。1910年至1913年间,各地新剧团体不断涌现,演出剧活动十分活跃。在众多的剧团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是任天知创办并领导的进化团。进化团创建于1910年11月的上海。它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第一个话剧职业剧团。它举行的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演出,深入人心,引起了极大的轰动。1912年后,民主革命走向低谷,天知派新剧由于种种原因而解散。
文明新戏兴盛时期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是从日本归国的春柳社的成员,即春柳派。陆镜若、欧阳予倩(1889—1962)等都是春柳派代表人物。辛亥革命夭折后,文明新戏从鼎盛走向了衰落。各地新剧活动遭到封建军阀的查禁。一些团体被迫改变演剧方针,编演迎合小市民低级趣味的戏。到1914年,竟出现了许多剧团相互竞争,演剧活动十分繁荣的局面,这就是当时所谓的新剧“甲寅中兴”。当然,这种“中兴”是一种畸形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