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1939年,莱希维恩在柏林远郊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在那里以其具有独创性的教学工作和具有建设性的学校教育理论著作《创造中的学校百姓》(Schaffendes Schulvolk,1937)和《乡村学校中的电影》(Film in der Landschule,1938)达到了其教育生涯的顶峰。1938年7月2日至12日,陶行知恰在柏林逗留,并十分关注德国教育界最新的发展动向。如果他知道,有一位德国的志同道合者那些天正在准备去英国进行为期四周的“德国乡村教育”演讲及介绍自己的乡村学校工作的话,[210]那么,两人的会面是完全可以想见的。
与莱希维恩与陶行知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前普鲁士文化教育部长卡尔·海因里希·贝克尔(Karl Heinrich Becker,1876—1933)。1929—1930年间,莱希维恩曾在普鲁士科学、艺术与国民教育部担任部长的私人助理,并对贝克尔的人道情怀深感钦佩。[211]贝克尔早在担任柏林大学东方学教授时就主张高校改革,后在担任文化部长期间继续在普鲁士实行彻底的教育改革。他的改革措施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师范学院革新国民学校教师体制。这些师范学院要吸纳、消化和尝试改革教育学的理念,并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而最终实现彻底颠覆威廉时代“埋头读书+严格操练”的军事化学校体制。[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