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2日于北京亦庄
载于2010年第7期
[1] 姚蓬子到鲁迅先生家求字,并说起穆木天之妻麦道广到他家寻找穆木天之事,鲁迅先生便即兴写了一首《赠蓬子》:“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可怜蓬子非天子,逃去逃来吸北风。”
[2] 鲁迅:《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第563页。
“身先死——不甘,不甘”
——纪念萧红百年诞辰
王观泉
半个多世纪以来,目睹前辈和友辈,英才硕学,呕尽心肝。志士仁人,成仁取义。英雄豪杰,转战沙场。高明之家,人鬼均嫉。往往或二十几岁便死,如柔石、白莽。或三十来岁便死,如萧红、东平。命稍长者亦不过四五十岁,如瞿秋白、鲁迅……
——聂绀弩(《散宜生诗·自序》)
一
在改革开放的势头从经济领域向意识形态伸延的大气候下,沉没于文坛的,开我国抗日战争文学先声之东北文学,终于浮出水面。为落实研究,1978年初,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和辽宁省社科院文学所议定合作(分期)出版《东北现代文学史料》(茅盾热情题写了刊名。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出版了四辑,合约三十五万字)。由于中国鲁迅学会提出于1981年隆重召开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而东北文学的发展曾得到左联和它的盟主鲁迅无微不至的关怀,因此两省还决定分别出版《鲁迅学刊》(黑龙江省出版了前四期,约合二十五万字。以上二刊皆为内部发行,由王世家主编)。这两个刊物向全国业内发行,很快流传到港台和海外。1979年起,黑龙江省成为东北三省乃至全国的东北作家研究聚集地。随着研究工作深入,中国港台地区,日本、东南亚并远及美国和欧洲的东北文学研究专家学者纷纷与黑龙江省取得联系,在双向交流中,相互提供资料,提高了研究质量,积累了原著版本,丰富了研究课题。在萧红著作和研究资料方面,可谓收入宏富。此举一例,1978年,萧军把深藏于“蜗蜗居”的硕果仅存的一册珍贵著作,即二萧首次合作自费出版于1933年的短篇小说集《跋涉》,慷慨借与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不意陷于出版僵局,后经当局批准,以研究所单位的名义内部发行了4000册(内有数百册毛边书)。据姜德明等版本学者估计,《跋涉》一书存世量不会超过四册。萧军藏本也是他1946年抗战胜利从延安再次回到哈尔滨后在旧书摊上获得的。这里指的是《跋涉》版本,至于其中萧红的小说,曾经被收入萧红别的单行本。由是之故,当《跋涉》征订通知发出,而书尚在黑河印刷厂中制作时,订单纷纷寄来,原印4000册书,竟然在不足三个月内售罄。恰在此时,日本咿哑书局“捷足先登”,将《跋涉》原书克隆出版,得了第一桶金。接着香港出版了排印本,不久,广东花城出版社出了可算作中国第一版的《跋涉》(当时香港尚未回归)。也许由于《跋涉》的轰动效应,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开始出版萧红的著作。黑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则向该社提供了《呼兰河传》的版本,帮助出版了《萧红短篇小说集》和《萧红散文集》。尤其重要的是提供了萧红生前已经写毕,并在《时代文学》上发表而未来得及出单行本的《马伯乐》第二部,并将此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合璧,编成了足本《马伯乐》(作者自注:“第九章完,全书未完”,用的是萧红亲自设计的第一版封面)。此书因作者早逝而成为绝唱,出版后被版本学家视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新善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