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曹操就是靠着这“借天子而纳人心”之大略一步一步榨干了汉廷的法统力量,直至最终实现“汉魏禅让”之大业,把最后一批汉室的遗忠遗老也拉拢过来,创造了继王莽建新之后又一“借壳上市”的改朝换代之政治奇迹。
曹丕的“分权制衡术”及其政治影响
东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冬十月,魏王曹丕在文武群臣的大力劝进之下,接受汉献帝刘协的禅位,登基即位,君临天下。
但曹丕能够完成改朝换代,并非自身拥有足够的功业所致,而是出于其父曹操的丰功伟绩之荫泽与心腹众臣的推戴。所以,连他的亲妹妹、汉献帝的正宫皇后曹节都对他急功近利的篡代行为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不服。《三国演义》里对这一幕情景进行了合乎史实的演绎—曹节是这样讥骂曹丕的:
吾父(指曹操)功盖寰区,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窃神器。今吾兄嗣位未几,辄思篡汉,皇天必不祚尔!
《后汉书》里的曹节并没有骂得这么详细。
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入,亲数让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左右皆莫能仰视。(摘自《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
但她的言外之意却不得不令曹丕返躬自省。他作为一个在名门世族集团的鼎力支持下才坐上御座的中年皇帝,毕竟对外无开疆拓土之功,对内无惠政安民之勋,虽然顶着“开国之君”的旒冕,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坐享父荫的受成之主。新朝初建,朝野上下各个势力集团都在蠢蠢欲动,为自身争取更大的利益,酝酿着无形而又激烈的风暴。面对此情此势,自东宫谋嗣之时便能“御之以术,矫情自饰”的曹丕自然是不甘坐视,欲以周密的谋算和精巧的手法来压制各大势力集团、巩固自身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