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清政府和一些地方官僚为振兴文教,恢复封建统治秩序,在各地设置官书局,刊刻经史书籍。尽管许多书局都是由督抚疆臣出面筹设,但因为他们所具有的政治身份,给这些书局带上浓厚的官方色彩。官书局的创设实际上是清王朝奉行崇儒重道文化政策的具体体现。1859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在武昌开设书局。这是晚清出现最早的官书局。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率湘军攻占安庆后创办了官书局。1864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浙江设局,最初设在宁波,后迁到杭州。同年,曾国藩在南京创办了金陵官书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正谊堂书局。此后,各地督抚纷纷效法,官书局遂遍布各地。著名的有:江苏官书局(苏州)、淮南官书局(扬州)、江西官书局(南昌)、思贤官书局(长沙)、崇文官书局(武昌)、福建官书局(福州)、广雅官书局(广州)、桂垣书局(桂林)、存古官书局(成都)、云南官书局(昆明)、陕西官书局(西安)、濬文书局(太原)、皇华官书局(济南)、天津官书局(天津)等。这些官书局举办的目的是为清朝统治“正人心”、“维世道”服务,首先刻印的是“钦定”、“御纂”的书籍,其次是正经、正史及诸子文集。如《十三经注疏》(南昌官书局刊本)、《永怀堂古注十三经》(杭州书局刊本)、《明监本宋元人注五经》(金陵、杭州、武昌的官书局均有刊本)、《四书章句集注》(南昌、武昌局有刊本)、《御纂七经》(武昌、成都书局有刊本)、《朱子全书》(南昌局刊本)、《大学衍义》(杭州局本)、《朱子语类》(广州局本)、《近思录集注》(武昌、苏州、杭州、广州各书局均有刊本)、《诗朱子集传》(武昌局本)、《钦定二十四史》(江宁、苏州、扬州、杭州、武昌五书局合刻本)等官方推重的正经、正史书籍,均被大量重刊,流传于世。在这些书局中,清朝统治者网罗了大量名士宿儒,命其参与书籍的搜集、整理、校勘、出版。官书局的举办尽管对整理、保存、传播经史古籍做出一定的贡献,但就其直接的政治目的而言,是为抵消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恢复清朝统治秩序。其更深的影响还在于在士林中重新培养尊孔读经,钻故纸堆的陈腐学风,维护封建文化统治的氛围。
相关影视:爱乐电影网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