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我们说的“互相冲突的伦理意见”是什么意思?当然,我们所说的“意见”意味着人们准备作一个诚恳的陈述。从而,当人们问某件事情的是非曲直时,如果某人能真诚无欺地作出一个伦理陈述,他便有了一种“伦理意见”。(在第一章中,我们解释了怎样确认一个“伦理的”陈述)现在,假设A先生作出一个伦理陈述,B先生作出另一个伦理陈述,我们如何辨别这两个陈述是否“冲突”?所谓冲突必须具备如下充分条件:即,两个陈述都事关同一主题(稍后我们再解释这一点),一方把一个伦理谓词P用于这一主题,而另一方则把一个带有前缀“不”的伦理谓词或者把一个带有包含和引起同样意思的前缀的伦理谓词用于这一主题。例如,关于同一主题本身,一方可能说它“在道德上是对的”,而另一方可能说它“在道德上是不对的”。但是,什么时候两个伦理陈述才针对同一主题呢?这是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我们无法仅仅靠观察其动词形式来检验这一点。例如,托马斯·杰弗逊说:“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革命是一件好事。”但假定卡尔·马克思也说:“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革命是一件好事。”我们能够假定,这两个人必定是在说同一件事情吗?当然不能。再比如,假设居住在南太平洋的A先生说,不管他的父亲健康状况如何,在他60岁生日时将他活埋都是正确的;而假设我说这是不正确的。我们都在讨论同一件事情吗?不一定。A先生心里想的那种情形可能完全不同于我心里想的那种情形。也许他是在假定,一个人在来世的躯体与他活着时的躯体几无两样(因而他可能认为,趁人还没有衰老不堪而离开现世是完全可取的);而我认为人死之后根本不会继续存在。他说的活埋父亲是认为父亲的躯体在来世继续存在;而我说的活埋并非是这个意义上的。在此情形下,说我们的伦理意见“互相冲突”只会令人迷惑不解。只有在下列情形中,我们才说两个人正在谈论同一件主题。让我们假设,A和B对表面上相同的某事或某类事作出互相冲突的伦理陈述,但进一步假设A或多或少相信某事或某类事具有属性P,而B却不相信这一点;进而,让我们再假设,如果A不再相信这一点,他就会不再持有相同的伦理意见,而是同意B的意见;而且让我们假设,如果B开始相信这一点(其他情况相同),他可能会开始改变他的伦理意见而同意A,这时候,我们说A和B不是在评价同一主题。但是,如果没有以上所描述的这种或多或少的意识,我们就会说,他们是正在谈论同一主题,而他们的伦理意见是互相冲突的。
相关影视:古老韩国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