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计划如果得以实现,德国无疑将夺得胜利。德军左翼退守莱茵河,完成包围巴黎后东进的德军则从背后打击法军,法国要塞的大炮只能面对德国,不能转过来对付从背后进攻的德军,法军由此将处于腹背受敌的状况。施利芬在计划中还估计到一支10万人的英国远征军可能同法国协同作战,对此,他提前作了相应防备。如此,战争前一切在按施利芬的思路发展。
战争发动后,他的继任人小毛奇改变了这一计划。他不去加强右翼,而是减少右翼实力的1/3,在左翼增加了8个师。这种情况使施利芬计划中的轮转运动无法实施。施利芬对东线的估计也不尽正确,战争开始时,东线俄军就应法军请求,在没有完成充分动员的情况下发动强大攻势,给德国造成很大压力,德国政府起用老帅兴登堡才稳住了东线战局。施利芬在战争爆发的前一年已经故去,所以这一切他都未能看到。施利芬越到晚年越迷恋自己的计划,据说临终前,这位伟大的军事家还在梦呓中说:“战争一定会来……要加强我的右翼。”
“施利芬计划”的一些精神要旨在东线战事中却得到体现,兴登堡指挥的坦能堡之战一直被公认为是一场“超坎尼”之役,而德军对华沙-托安一线发动的进攻,也是以施利芬的思想为基础的,这场战役是整个战争中计划得最好的战役。战役的胜利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施利芬的军事思想是经得起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