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看到某行为受到奖励后,观察者表现出该行为也随之增加,像是自己获得了强化一样;当他们看到某行为受到惩罚后,他们的相应行为也随之减少,像是自己受惩罚一样。这个现象被称为替代性强化(vicarious reinforcement)。例如,“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等都是运用了替代学习原理。
2.自我的作用
(1)自我调适
根据社会认知论的观点,人的行为并不是被动地由环境因素所支配,而具有主动性,会调节自己的行动。自我强化(self-reinforcement)是一个人在表现某种行为之后,若自己感到有成就,就产生了激励性强化作用;若自己感受到失败,就产生了惩罚性强化作用。例如,诗人偶得佳句时,常会反复吟诵,高兴的心情和听到他人的夸奖毫无两样。同样地,如果一个学生因作弊而得到高分,尽管不为人知,但其自责和歉疚之情,常比外界的惩罚更严重。这些内在的自我强化作用,对当事人的影响和外在的强化作用是相似的。每个人对行为有其自我标准,知道我能做什么,我该怎样做,我会做得怎样,等等。而且他会根据这些先前的强化经历,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调整自己的预期。班杜拉称之为自我调适作用(self-regulation),这种自我调适使个体不断地监控自己的行为,不断鞭策自己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