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确实面临挑战
从国际来看,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各国回归实体经济的呼声日隆。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开始逐渐显效,在制造业回归本土方面取得进展。东南亚国家凭借更低的劳动力成本,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与中国展开竞争。从国内来看,在资源、环境、市场等因素的多重约束下,以服务全球市场为目标导向,以大规模生产、低附加值盈利、低劳动力成本维系为运营特点,以高污染、高耗能为生产代价的传统工业化模式面临全面挑战。
十八大报告中将“四化同步”作为破解经济转型升级的实现路径,但是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确实面临挑战。
第一,从整体看,未来中国工业化吸收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的能力在衰减。中国已经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并在不断加速进入信息化阶段,在工业化发展中,自动化和信息化并行,传统的生产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工业生产对于低技能熟练劳动力需求进一步降低,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技术革新正在不断压缩市场对于一般劳动力的需求。
第二,从地区来看,一线城市所能提供的一般性就业岗位增幅有限。根据后工业化社会特点,随着服务型经济的发展,工作重心转向办公室、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自然引起职业向“白领职员”转移。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率先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劳动力人口的职业结构已经发生较大变化,初步形成了以公司职员、管理人员、工程师等技术人员为主的职业结构,基本呈现“白领化”趋势。因此,从未来看,一线城市劳动力需求结构调整将持续,一般性就业岗位增幅有限。